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现面向社会引进优秀人才及创新团队,真诚欢迎广大有识之士加入!
一、单位简介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建于1959年,隶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是集农业机械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试制试验、中试熟化、推广应用、成果转化、质量检测、信息和信息化服务等科技创新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益类事业单位,是山东省唯一省属农业机械科研机构。
主要研究领域涵盖田间作业技术装备、畜牧养殖与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园艺与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农业智能装备、农业机械试验检测技术与标准、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等7个学科领域。
建有农业部黄淮海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装备科研基地、农业部黄淮海产区花生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工信部工业产品(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等23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山东省播种施肥智能化技术工程实验室、多功能数字化土槽实验室、粮食作物高速精密播种实验室、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实验室,以及拖拉机、工程机械、运输车辆等专业检测实验室和拖拉机、工程机械性能检测试验场;拥有多功能土槽实验室台车、收获机械性能测试仪等仪器设备380台(套),农业机械科研手段和产品试验检测条件居国内领先水平。
我院是国家机械工业农用运输车鉴定试验山东检测站、机械工业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济南)等5个省部级质检机构及山东农业机械学会、山东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山东省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杂志社等行业组织的挂靠单位。
建院以来,在各研究领域取得科技成果700余项,获得专利32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8项,制修订各类标准101项。小四轮拖拉机、田间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机电产品智能化系统与测试设备、拖拉机功能拓展系列机具、农用运输机械等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
二、引进人才类别
(一)杰出人才
学术造诣深厚,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卓越学术成就,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人才。
(二)领军人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类:学术视野宽广,取得同行公认的突破性重大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创新人才,近10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近10年在本学科领域取得重大创新突破,作为首位完成人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等相当水平重大科技成果的人才。
B类:学术视野宽广,取得同行公认的突破性重大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创新人才,近10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项目等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累计3项以上,并且在本学科领域取得重要创新突破,作为前2位完成人获得两项及以上省部级高等次科技奖励等相当水平重要科技成果的人才。
(三)学科带头人
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类:学术水平较高,取得同行公认的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高水平学术成果,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省部级创新人才,近5年主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重大科研项目;近5年在本学科领域取得较大创新突破,作为首位完成人获得省部级高层次科技奖励等相当水平重要科技成果;掌握具有较大转化潜力创新成果或核心技术的高水平人才。
B类:学术水平较高,取得同行公认的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高水平学术成果,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省部级创新人才,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省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500万元以上)等累计3项以上,并且在本学科领域取得较大创新突破,作为前2位完成人获得两项及以上省部级较高等次科技奖励等相当水平重点科技成果;近5年主持研发的单项科技成果转化经费3000万元以上等相当水平人才。
(四)青年拔尖人才
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类:学术思维活跃,具有成为本领域学术带头人发展潜力,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的优秀青年人才,以及取得其他相当水平科研业绩的优秀青年人才。
B类:学术思维活跃,具有成为本领域学术带头人发展潜力,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项目,并且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SCI/SSCI一区TOP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3篇,或CSSCI期刊5篇,或发表高质量论文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或主持创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1项;近5年作为首位完成人获得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科技奖励;近5年主持研发的单项科技成果转化经费1000万元以上等,以及取得其他相当水平科研业绩的优秀青年人才。应届博士毕业生,首位发表高水平论文SCI/SSCI一区TOP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累计5篇,或CSSCI期刊7篇,或首位发表高质量论文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以及取得其他相当水平科研业绩的优秀青年人才。
(SCI论文分区以中科院SCI期刊分区大类学科分区为准;CSSCI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为准,不含扩展版)
(五)优秀博士毕业生
全球TOP200海内外高校、全球自然指数排名前100名高校与科研院所、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级科研院所博士毕业生,或者上述高校、科研院所及我院出站全职博士后,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类:博士毕业生,在本领域重要期刊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SCI/SSCI一区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1篇、SCI/SSCI二区1篇;SCI/SSCI二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及以上累计3篇,或CSSCI期刊5篇,或发表高质量论文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以及取得其他相当水平科研业绩的优秀博士毕业生。
出站博士后,符合A类博士毕业生业绩条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并且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SCI/SSCI二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CSSCI期刊2篇;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并且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SCI/SSCI一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1篇,或CSSCI期刊3篇,或发表高质量论文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以及取得其他相当水平科研业绩的优秀博士后。
B类:博士毕业生,在本领域重要期刊第一作者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SCI/SSCI一区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1篇;SCI/SSCI论文2篇(其中SCI/SSCI二区1篇);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CSSCI期刊累计3篇,或发表高质量论文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以及取得其他相当水平科研业绩的优秀博士毕业生。
出站博士后,符合B类博士毕业生业绩条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并且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SCI/SSCI、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CSSCI期刊1篇;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并且第一作者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SCI/SSCI二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1篇,或CSSCI期刊2篇,或发表高质量论文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以及取得其他相当水平科研业绩的优秀博士后。
(SCI论文分区以中科院SCI期刊分区大类学科分区为准;CSSCI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为准,不含扩展版;我院出站博士后业绩论文应是基于博士后期间的工作,产权单位应为我院)
(六)创新团队
引进具备较强研究基础、合理专业与年龄结构,能填补我院相关学科领域空白的创新团队,团队规模3~6人;团队带头人应具备我院引进学科带头人及以上学术水平,近5年取得较高学术成就,具备较大创新潜力。
(七)其他
对于新兴学科、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对人才进行评价。
三、待遇保障
全职引进人才经费包括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住房补贴和年薪。具体待遇标准如下:
四、招聘专业及学科方向需求
1、学科领域:智慧农机、节水农业、循环农业
2、专业方向: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刘老师、孙老师
联系电话:0531-88617525、88962575
联系邮箱:sdnjyrs@shandong.cn
邮件标题格式:学科领域-姓名-学历-专业